□王傳濤
  22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同時,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6月22日央視)
  這兩處遺址,一處為水路,一處為陸路;一處為南北走向,一處為東西走向;一處橫亘我國南北;一處橫跨亞歐大陸……如此兩處申遺的成功,是對大運河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認同,也能夠更好的保護兩處歷史文化及相關遺址。
  但一個擔憂也隱隱而來:在運河和絲綢之路一線,地方政府正在籌建一些以運河和絲綢之路為由頭的景區,這些地方申遺的成本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相關景區的價格會不會出現報複性上漲?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4條明確指出,“確定、保護、保存、展出和遺傳後代,是有關國家的責任”。世界遺產只是一個名號,重要的是對遺產實施保護、開發並向人類展示,或者直接說,申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相關物質或非物質的遺產,而不是為了更好地漲價。
  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在過去一二十年時間里,紛紛都呈現出漲價趨勢。故宮、黃山、武當山、九寨溝、丹霞、張家界等知名景區,紛紛都在申遺之後將價格漲起。一方面,必須要承認,地方申遺確實花了不少錢,但另一方面,申遺只為漲價,只管開發利用和GDP增長,這樣的申遺態度和最終結果就非常讓人糾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世界遺產都漲價。2011年6月份,杭州西湖申遺成功,而當時申遺小組組長卻在成功申遺後承諾了六點:“還湖於民”、免費開放不改變,景點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
  其他申遺也應該學習西湖的做法。申遺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更不是政績。無論是大運河還是絲綢之路,在成功申遺後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去保護和傳承在這兩條路線上所蘊藏著的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其次才應該是開發和利用這兩條線路並促進地方旅游經濟發展。明曉了這一點,國人才會對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的申遺完全點贊。
  ■微聲音
  @北京青年報:《個別民主生活會為何淪為“完美話劇”》:大同小異的情節,似曾相識的句式,換湯不換藥的剖析,皆大歡喜的總結,這些不咸不淡、不痛不癢的內容成為民主生活會的主題,新華社文章稱之為多次彩排後的“完美話劇”,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
  @京華時報:《愛狗人士為何折戟玉林狗肉節》:非理性行動引發的,是已經被事實驗證的非理性反彈。也許“狗肉節”的取消乃至動保的全面勝利會在未來實現,但註定不是以類似此次的方式取得。
  @新京報:《國企違規投資致巨虧,該當何責》:投資出現巨虧,高管可全身而退,由國家來買單,如此低廉的違法代價,怎能警示後來者?  (原標題: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之後的擔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m44mmmn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